来自宜宾的卓泽俊大学毕业后到了广东深圳工作,辞职后,他加入了创业队伍,聚焦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开发。
2016年,随着宜宾智能终端产业的发展,卓泽俊将公司的生产基地建设在了宜宾三江新区,形成了深圳宜宾双总部的格局。
目前,其公司顺应市场转型,利用科技优势主攻新能源产业,掌握了电动汽车充电桩核心技术,生产线预计2023年初便可投产运行。
回归家乡
2016年入驻宜宾智能终端产业园
卓泽俊位于三江新区的腾卓智能终端基地,起初主要生产平板电脑、蓝牙耳机和智能手机,产品主要外销。
腾卓智能科技公司的手机生产线。何东 摄
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实验室、大学生创业基地等都已经建立起来。但随着市场的变化,特别是贸易战和疫情到来,公司的业务发展遭遇了瓶颈。
“公司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采取的是薄利多销的模式,外贸受影响,营收和利润逐步下滑。”卓泽俊说,面对业务下滑的境况,公司认真思考未来的发展,宁德时代入驻宜宾,凯翼汽车建成投产,让他看到了宜宾新能源产业和汽车产业的发展未来,经过反复调研,公司决定开启第二次创业,向产业链顶端发起冲击,新创业方向聚焦功率半导体及其应用。
解决核心技术
电动汽车充电桩“宜宾造”
决定了创业方向,公司用半年时间建立起了一支高素质的研发运营队伍。腾卓智能科技生产制造事业部总经理聂明华说,公司在宜宾发展非常顺利,宜宾的大学城也为公司提供了人才支持,目前,还有两位宜宾学院学大数据和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公司深圳研发总部进行学习培训。
腾卓智能科技重视科研,建有多个实验室。 何东 摄
“经过两年时间,我们攻克了技术难题,并且解决了最关键的热失控难题,完成了芯片从选型到流片量产的过程。”聂明华说,这个技术是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逆变器很重要的一环,因为芯片技术已经掌握,并实现了量产,所以自主的充电桩生产成本将得到有效控制。
“作为首批入驻宜宾智能终端产业园区的企业,我们非常重视科技的创新,目前,公司研发团队有56人,其中归国千人计划专家2人,博士8人,本科及研究生40人。”卓泽俊说,依托宜宾新能源产业的大发展,特别是新能源电池上下游生态不断完善,宜宾腾卓也将积极融入宜宾的新能源产业链条,目前,公司正在对生产线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将逐步建立0.5-20KW逆变器生产线1条,家用储能电源生产线3条,交流充电桩生产线1条,预计2023年初投入生产,让“宜宾造”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可以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