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宜宾“添动能”



短短几年,动力电池行业巨头宁德时代落子宜宾,相关上下游配套产业也纷至沓来。动力电池产业将成为宜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第二张优势产业名片。 


 而托起这张名片的离不开活跃在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一线的奋斗者,他们有理想、有态度,脚踏实地,为宜宾“添动能”。



不畏艰难 招商引资的“铁娘子”

汽车行业属于资金、技术、人才高度密集型产业,要从无到有引进培育汽车产业难度极大,真正能成功的地方屈指可数。


温媛


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投资促进五科科长、三江新区经济合作外事局汽车产业局副局长温媛和她的团队做到了。


温媛奋战在招商一线10多年,她每天以“沸腾”的状态奔走在招商最前线。工作中,她的行李箱永远随时待命,不是在招商路上,就是在谈判桌上。


温媛在飞机上争分夺秒工作


为了打好每一场战役,她和同事早已习惯了在飞机上、动车上写报告,每到一个城市,工作到凌晨或者通宵加班更是常态。


在她的深度参与和见证下,宁德时代、时代吉利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宜宾。



温媛接待吉利集团投资洽谈



去年,她和团队外出招商近百天,全年对接拜访宁德时代、一汽集团等知名企业70余家,邀请企业来宜考察100余家,参与省、市、区重大招商平台活动15场次。


“作为新时代招商人,我将聚焦新能源产业发展,跳出宜宾看宜宾,对标先进促发展,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必胜的决心,实心干事、科学作为,为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温媛说。


风里来雨里去 新时代的实干者


三江新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企业产线开足马力。沙坪街道,承担着不可或缺的服务保障作用。


吴宗民


吴宗民,这位在部队服役了12年的老兵,2005年转业后进入沙坪镇(沙坪街道前身),从副镇长岗位开始,便一直参与到项目用地保障等“硬骨头”工作中。


吴宗民(右三)在项目用地现场


吴宗民印象最深的是宁德时代落地三江新区的四川时代(三、四期)950亩项目用地任务,以往要好几个月的任务时间,压缩到60天。


吴宗民说,他唯有风里来雨里去,苦干实干,最终如期保障了项目用地。


吴宗民研究供地方案


“新区的投资项目一年比一年多,往往没忙完前一个用地任务,就又接到了另一个。”吴宗民说,三江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催人奋进,作为新区一名建设者、参与者,唯有激流勇进、只争朝夕,方能不负韶华,不负群众、不负新区。”


刻苦钻研 新领域的开拓者

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电池安全实验室的实验与检测中心


落户于宜宾的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拥有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全职科研人才上百人,他们利用当前院士工作站先进的实验平台,为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以及智慧城市建设开展科研攻关。


科研人员做实验


今年29岁的硕士研究生邹岱江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目前他是宜宾交通领域碳大脑智慧平台研发项目的负责人,计划在这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所在园区


“我其实是四川乐山人,离宜宾也很近。我一直希望回到家乡进行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建设。”邹岱江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是他们展示核心技术以及相应产品的一个很好的舞台,他们非常感激政府把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引到家门口来。“希望能借此机会,展示我们的人才、技术、创新创造能力。”


脚踏实地  做行业内的工匠

今年48岁的王文川是叙州区樟海镇一名返乡就业的农民工,从事钳工工作有20多年。2019年他返乡归来后,应聘到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成为冲压车间一名钳工技师。



“如果我们冲压件出来的模具没有质量保证,出来的产品要么返修,要么就是报废,这样对公司是一种损失。” 王文川说。


作为一名钳工,不仅要心细手稳,还要懂“望闻问切”,要把好生产质量关,决不能让“带病”的零部件流入下一个生产环节。手工制造的零件,切口必须平滑光亮,误差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



正是凭借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如今,王文川已经成为车间技术带头人,并取得了技师职业资格证。


王文川说,不少知名企业纷纷在宜宾落地投产,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也更加坚定了他与企业共同成长的信心和决心。他还希望通过努力将来能取得高级技师职称。


























CIBF深圳电池储能展 | 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      展会咨询手机&微信:18902030140     津ICP备15000287号-1

我要参展| 我要参观|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