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领未来丨主论坛金言金句 共话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盛会联动世界,世界聚焦宜宾。6月9日,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拉开帷幕,主论坛邀请到相关主管部门领导、行业专家以及标杆企业负责人代表共聚一堂,畅谈新趋势、探索新路径,推动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欧洲电池联盟负责人

托雷•塞克尼斯

演讲主题

EBA250—the industrial ecosystem of the European Battery Alliance


托雷•塞克尼斯演讲 蒋前川 摄


2017年,欧盟成立了欧洲电池联盟(EBA),以发展本土电池产业,并邀请到价值链从业者共同制定行动计划,帮助解决能源、动力电池行业减排等目标。欧洲电池联盟由政府部门、行业、研发部门三个部分组成。欧洲动力电池产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时至今日,部分动力电池产业基地已建成投产,如果全部落地投产将达到很高的产量、产值。


同时,我们也在开展动力电池监管,在原材料、供应链、碳足迹等各个环节我们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并出台回收政策,以确保产品的循环再利用。未来,我们将出台二氧化碳排放标准、逐步停止内燃机汽车产品销售等政策,并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符合规范的、透明的供应链,开展全价值链劳动力技能培训、重视原材料供应、创新电池技术。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

欧阳明高


演讲主题

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技术现状、进展与展望

欧阳明高演讲 蒋前川 摄


什么是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技术?中国动力电池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产业,但是我们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比如说我们增速放缓、利润率降低、产品迭代加快。应对这些新的挑战,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和工具就是电池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来支撑设计、制造、管理、回收,以便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提速、提效、降本。与此同时,我们迎来了新的机遇就是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模型时代,正在实现由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的阶跃。


基于电池大模型实现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比如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装备、智能感知、智能管理、智能回收等。电池的智能设计技术可将电池研发效率提升1—2个数量级,节省70%—80%研发经费。智能制造包含工艺数字孪生、缺陷智能检测、产线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来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智能装备则是从单机智能到多机协同智能,到整条生产线一体化智能,一个级别一个级别地上升。智能感知可以引入多维的智能传感器,尤其是电位传感器,基于此融合人工智能就可以开发出内部状态的感知算法,实现对内部状态的评估和预测。我们可以通过大模型来进行电子管理。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余卫平


演讲主题

勇当我国高端装备动力变革的践行者和引领者

余卫平演讲 蒋前川 摄


中国的轨道交通正朝着更高速、更智能、更清洁的方向发展。我国重载自动驾驶列车正式迈入“全自主时代”。


宜宾作为中车发展和深耕的城市,在轨道交通方面做得最好,在轨道交通的便利上树立了楷模。那么,中车的另外一面,在动力变革和清洁能源领域中,也有自己的方向。中车传承高铁动力核心技术,为清洁能源发展贡献着中车动力。高铁的九大核心技术和清洁能源装备的技术都是同宗同源。中车发展新产业的核心逻辑,源自高铁的澎湃动力,打造了三张清洁能源装备新名片。风电是立起来的高铁,智轨、新能源大巴是胶轮上的高铁,深海机器人是海底的高铁。


从时代发展的脉搏来看,“交通+能源”的融合创新将推进动力变革。展望中车与宜宾的绿智未来,中车将在宜宾打造智慧、零碳交通城市,在能源领域深化并全方位拓展合作,充分发挥中车清洁能源装备产业优势,为支持宜宾由“电动宜宾”转向“绿色宜宾”,挺进“零碳宜宾”作出贡献。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

熊梦


演讲主题

建立链式联动机制 促进动力电池产业链供应链融通发展

熊梦演讲  蒋前川 摄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产业持续提质升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关键材料研发、系统集成技术等综合性能全面提升,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产业生态愈加完善。


宜宾搭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快车,加速培育动力电池产业,通过引进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宜宾正在打造全球最大动力电池集群和动力电池之都,在链主企业的带动下,大批产业链企业落户宜宾,初步构建起从原材料组建到整车再到电池回收的“1+N”动力电池闭环全产业链生态圈。


通过观察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情况,要强化链式思维模式,建立链式联动机制,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建设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资金链和人才链,开展固链强链补链和塑链行动,提升价值链。


要促进动力电池产业链供应链融通发展,除产业链链长外,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还应包括链核、链环和链辅企业。不同类型企业可以相互转化,产业链链长、链核、链环和链辅企业并不存在清晰边界。以培育不同类型企业为抓手,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形成链长、链核、链环、链辅企业共同发挥作用的高质量产业布局。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王俊


演讲主题

同舟共济 共谋新发展 开放合作 共创新未来

王俊演讲 蒋前川 摄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全面实现了技术先发、产品先发、市场先发、产业先发,中国正在引领全球汽车的时尚消费和高新科技消费。自主品牌优秀的产品供给带来的良好体验让主流消费群体对中国新品牌的认同逐步提高,让汽车产业成为中国最具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支柱,深度影响着社会分工和产业重构。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当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多方共同解决一些问题。


长安汽车将以开放的态度,来推动新能源汽车更好地发展。我们认为首先回归满足用户需求这一初心,做高性价比、使用便利、无里程焦虑的产品;其次,良性的产业生态是一个产业群持续发展的前提,合理的利润分配是这个产业群生存的前提;再次,安全性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整车产业发展的使命。动力电池基础性的安全问题,需要从技术角度、产业链角度和其他技术应用等方面共同解决。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坚定不移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转型,向世界一流汽车品牌迈进。因此,我们正坚定不移地打造新能源品牌体系、推进新能源产品焕新、引领新能源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产品出海。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王明旺


演讲主题

创新引领产业未来 探索动力电池发展新动能

王明旺演讲 蒋前川 摄


我们的产品覆盖了储能的电力、工商业、家庭、网络能源等场景。针对储能行业高安全、长寿命的核心需求,我们进行专项攻坚。为突破极致性能和实现极致安全,我们深耕前沿技术,开发新材料和新工艺。能量密度大于500Wh/kg的金属锂电池,计划2025年完成B样。全固态电池,可通过针刺及200℃高温严苛考验,计划2027年底完成B样。


动力电池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化的挑战,我们以此为契机提升能力。


供应链的合作不再是简单的商务买卖,而是生态链、价值链的相互赋能。从上游原材料、中游智能制造到下游市场应用,以及电池回收,我们推动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合作伙伴打造“共生·共赢”的生态。


基于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制定了全球“4P”战略,关注人文、环境、产品和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人文方面,我们加入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环境方面,我们的新基地,以零碳工厂和灯塔工厂双料标准进行建设;产品方面,我们使用再生镍、锂、钴等多种材料,镍钴锰材料回收率可达99%以上;共赢方面,我们与合作伙伴一起,追踪碳足迹,搭建碳足迹管理平台及数字化电池平台。


松下控股株式会社全球副总裁

本间哲朗


演讲主题

松下集团践行绿“智造”创未来

本间哲朗演讲 蒋前川 摄


松下幸之助先生早在1927年就提出了“企业是社会的公器”。我们始终秉承这一理念,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课题作出努力。在中国,我们已经实现了五家零碳工厂,预计2024年扩大到16家,到2030年所有松下的工厂将变成零碳工厂。


2022年1月,松下集团宣布了全球环境新概念“绿‘智造’创未来”。通过集团价值链减排,贡献客户减排,通过新技术助力社会减排等方式,完成相当于全球排放总量的1%,即3亿吨以上的减排目标。其中通过价值链达成1.1亿吨减排,就是通过带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产业链共同减排。


中国是松下集团最重要的创新基地,也是重要的供应链基地,在中国有超过6000家供应商向松下在华企业以及松下集团海外的企业提供零部件、模组、原材料等多种产品,我们将带动这些企业共同实现减排。


另外,我们通过提供产品,帮助客户实现减排。例如,我们为整车厂提供动力电池,助力整车厂实现减排,我们把这种方式称作“贡献减排”,希望在中国能够普及“贡献减排”的概念。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LG新能源副总裁、新一代电池研究院院长

孙权男


演讲主题

Development of Next Generation Batteries in LG Energy Solution

孙权男演讲 蒋前川 摄


今天我将为大家简单介绍下我们下一代电池的发展规划和市场战略。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电池的技术创新及电动汽车一些性能超越燃油汽车等因素让电动汽车离我们生活更近,现在电动汽车的增长已逐渐转变为用户主导的市场化驱动。


下一代电动汽车需要什么样的性能才能超越当前的燃油汽车呢?我认为每次充电的续航里程将超过600公里、电池将在20分钟内完成80%的高效快充,并拥有质保10年和行驶超过30万公里的保障、成本与燃油车相当及无虞的安全问题。目前,我们正在开发新的电池体系,专注于续航里程及安全性的提升,致力于攻克当前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限制,提高耐久性和循环寿命,实现电池的绝对安全等。


为了实现下一代电池并将其商业化,我们不仅在进行从材料到技术的内部研发,同时与许多高校、科创公司、科研院所等合作,这些开放式的创新活动,一直在推动全球电池行业的各类技术创新。面向未来电池发展之路,LG新能源一直在为推出下一代电池的开发做准备,我们将发现新的机遇和技术成果。


CIBF深圳电池储能展 | 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      展会咨询手机&微信:18902030140     津ICP备15000287号-1

我要参展| 我要参观|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