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领未来丨远见!动力电池大咖高端对话集锦


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题花.jpeg

这是一次创新与远见的碰撞

这是一段动力与时代的共鸣

这更是一场关乎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盛会

4月16日

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先导活动

“云上宜宾—高端对话”在上海启幕

院士 动力电池产业领军学者 企业高层……

齐聚一堂

碰撞思想

准确识变

把握趋势

论道动力电池产业未来


第一场:院士与企业家高端对话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博士  欧阳明高:我是主持人欧阳明高。


首先,我们第一个议题就是关于锂资源发展和合理定价区间的问题,碳酸锂价格从前年5万元/吨涨到去年最高60万元/吨,近期又迅速跌破了20万元/吨。这个大起大落,对我们行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要探讨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另外,锂资源是否够用?如何评价锂资源的供需趋势?最终我们希望的合理的锂价格的平衡区间到底是多少?


首席科学家、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吴凯:回收、可持续发展也是必须的,最后就是价格的预测问题,这个预测起来相当难总的围绕价值中枢来,有点像股市一样,能说准太难了。


远景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中国区总裁  赵卫军:价格多少是一个平衡点呢?我觉得有几个要素影响,第一个影响还是成本本身,第二个现在得资本也都该投的都投进去了,接下来我认为它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会有阶梯性的变化,小波动是会有的,具体到多少我认为市场还是有变化的,很难说是不是会随着时间有一定的调解。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博士  欧阳明高:什么叫合理价?一是考虑成本,二是考虑回收,回收如果锂价太低了,就没有人干了,所以回收的角度来看,应该高一点,10万以上,不要低过10万。  

另外,虽然全球锂资源不是问题,但是中国锂资源的品位比国外相对低一些,我们现在进口还是主要的,为什么?因为它便宜,进口加了关税比国内的还便宜大家会进口,但是也有一个安全问题,为了解决安全问题,第一鼓励回收,第二,要适当多元化,要发展其他类型的电池,不能完全依赖锂电池。大概是10-20万区间相对合理的区间,我们希望它在这个区间范围,不要过大幅度的波动,这样保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博士  欧阳明高:我们下一步在结构和工艺创新方面还有多大的潜力呢?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  曾士哲: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是让用户得到好的利益而创新。这个行业的创新远远没有到头,非常大的空间往上走,在不同的公司里面,标品、非标品,换电、非换电都非常有机会走到下一代电池。


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CTO  潘芳芳:创新应该是来自于成本持续地降低和用户体验持续提升,只要提升空间在,未来创新的路就不会停,创新的方向、创新的潜力也会持续保持高速发展的状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博士 欧阳明高:我们下一个步还有一个面临的新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那就是把电池直接跟整车集成,把电池作为整车的结构件,这是下一步很重要的趋势,需要电池行业和整车行业密切配合来进行创新。


磷酸铁锂电池对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对全球动力电池行业具有重大贡献。我们怎么在磷酸铁锂的高质量发展方面再进一步做工作?比如如何进一步提高比能量,如何进一步提高寿命,如何改善低温性能?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吴凯:磷酸铁锂如何高质量发展,第一,怎么把材料资源用得更好,未来能不能做到车电分离,把电池的寿命充分利用。第二,把动力电池性能进一步提高,也包括能量密度。


远景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中国区总裁  赵卫军:我更看重磷酸铁锂的商业性质,磷酸铁锂材料可能比三元材料更具有商业性质。磷酸铁锂要围绕着商业性质多去思考寿命、一定要考虑成本,持续地降本,就会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吴凯:碳足迹上游是核心关键,其中比较重要的点就是绿电使用,我们公司也做了很多布局和工作,我们宁德时代在四川宜宾也建了比较大的基地,确实有这这方面的原因,水电比较丰富,电费比较相对合理适中,对我们比较有吸引力。但绝对不是全部原因,我们一定要考虑其他原因,运输成本低、环境如何,政府的支持如何?考虑方面我认为还是比较多的,所以说往西部转移,西部的绿电,电价合理,肯定是一个因素,但是还要多方考虑,要看综合的,成本如何?便利性如何?来做这个决定。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博士 欧阳明高:碳中和也是我们国家的战略,不是别人逼我们干,是我们自己要干。从国际贸易来看,碳关税肯定要引入,对此我们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具体不是落在口头上,而是行动上,比如说远景做零碳产业园,这个理念是需要推广的。接下来是另外一个话题,还是关于锂电产业的。因为锂电是一个新行业,所有的事情都要战略定位,不进行战略定位发展就会遇到瓶颈,究竟是汽车零部件企业还是新能源企业?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  曾士哲:不论是结构的角度、电芯材料的角度,更适合换电的电池的角度做得更好,甚至于下一代的系统,在未来出海过程中,跟大家抱团起来以后,可以走入世界的格局,真正让中国的技术在世界上面得到真正的做大做强的优势。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杨红新:我们要继续发挥这方面快速响应的能力和上游资源有优势的能力,和国外的电池公司竞争,中国企业抱团,加强合作和协同,参与到充分的国际市场当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博士  欧阳明高:电池成本在整车成本中占比还是比较高的,同时电池作为一个新的技术革命,就是生产力革命有了。但是生产关系如何与之相匹配其实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这个所谓的生产关系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所以这个创新潜力还是蛮大的,所以关于这个问题,这跟整车也有关系。


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上汽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军:如果车电分离,要换电必须车电分离,这是对的。第一个要素是国家要有统一的标准。第二个开电动车出门我是很担心的,担心的是充电。如果让消费者放心的使用电动车,还是要体现车的便利性,这个潜力也是很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博士  欧阳明高:高比能量高安全的电池及固态电池是非常关键的,在这个当面我们该怎么样来评估?


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上汽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军:所以整车厂选择电池的时候,安全是放在第一位的,但是安全、寿命,或者叫可靠、性能、成本这几个因素一直在计算,最全最大的还是成本。


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CTO  潘芳芳:我们基于液态电池体系蔚来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持续地技术迭代,另外一方面基于安全开发的固液电池和固态电池,在其他的成本,真正的产业化还有未来商业化成功的潜力有多少,跟成熟的液态电池有没有竞争力,是要打一个问号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博士  欧阳明高:尤其是这些头部企业要带头,相互之间协调。我是跟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远景、蜂巢,我都支持,希望大家能够一块多沟通、多交流,共同应对国际竞争,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第二场:创新领袖高层对话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博士  欧阳明高:商用车的电动化已经开始,2022年新能源商用车道路25000辆年产量,今年可能会到5万车辆;到2030年会到40万辆以上,达到40-50%的占有率,这跟欧洲的目标大体一致,乘用车是比欧洲占比率更高,商用车不能落后,至少跟他们同步,争取2030年实现50%重卡的电动化目标。


国电投启源芯动力、融合租赁总经理  蔡宁:商用车就是作业工具,更多的要算经济账,账算得不清楚,没有经济性,基本上就没有市场的接受度。因为电池在里面占有的比重会更大,三电系统的占比,不像我们乘用车还有一些智能化的装备,会提升我们乘用车品牌的影响力,商用车可能更弱化一些。


常州易控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进:商用车行业本质属性是生产资料,好用、便宜永远是王道,但是政策是影响行业发展的边界因素。我们认为商用车在智能化未来创新机会会越来越多,行业也会越来越精彩。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博士  欧阳明高:下面我们进入乘用车的问题,今年以来,我们的增长要比去年放缓了很多,价格战也打得很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两位创新创业的领袖,你们是怎么思考怎么应对,对将来的发展怎么考虑?


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  方运舟:我认为在当前竞争的情况下,有三个方面可以应对或者提升新能源汽车在市场竞争格局起到很好的效果。一是始终围绕技术创新,提高智能化。二是对于新能源车要有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个性化的定位,聚焦于大众化的市场。 三是精准的用户服务做商业模式创新。不管新能源车或者智能车,车上每个用户可以联系到主机厂,信息互通。


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安健:这次价格战影响非常,非常深刻,从我们的思考看,有几个维度,一是技术维度的创新。就是深挖用户的需求,直击产品的痛点。二是协同创新。三是跨界融合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博士  欧阳明高:应对的主要途径就是创新,不是打价格战越搞越低,而是通过创新赋予新能源汽车更丰富的价值和体验,体验也是一种价值。 我们新造车势力也是完全面向市场的。各个车企,不管是什么类型,将会越来越公平竞争,这种竞争一定会导致更的创新,更好的推动乘用车、新能源乘用车的高质量发展。


因为大家都很关注电池材料的回收,上一场也谈到了,电池的能耗和排放制造过程的很大程度是材料,所以材料如何低碳化,首先材料本身的降低能耗等等减少排放,另外就是材料回收利用方面。


苏州博萃循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林晓:电池如果不回收,新能源车跟传统车就没区别,如果源源不断地消耗能源资源,也会产生新的废弃物、废电池,而且电的矿石比石油更珍惜,产生的电池如果不处理,其实比废气危害更大。回收端强烈建议电池的设计、制造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做设计。


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世琦:如何应对剧烈波动,作为新材料企业,我们有几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强化危机意识,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是加强资源保障,优化资源供给。 三是强化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博士 欧阳明高:因为材料是源头,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材料行业材料源的安全保障,二是加工过程的节能环保,还有就是材料电池使用完之后的材料回收和再循环,这些都是重大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材料回收,在电池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回收,就是面向回收的设计。


今天会议下半场的主题也结束了,在座的各位嘉宾都是创新创业的领军人物,分享对各自的行业看法,也有自己企业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来说是相当有启发、帮助的,领域涉及非常广泛,我相信对于我们大家把握整个行业的趋势,从全局的角度、战略的高度看待行业发展的问题,一定会带来帮助。

CIBF深圳电池储能展 | 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      展会咨询手机&微信:18902030140     津ICP备15000287号-1

我要参展| 我要参观|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