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宜宾市开展4月“四化同步 城乡融合”发展竞进拉练,聚焦动力电池产业项目建设,学习经验,比拼速度,助力宜宾动力电池高质量发展。
二季度宜宾首场拉练,选在距离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还有50多天召开的时间节点,聚焦动力电池产业项目,释放出哪些信息?有何深意?
项目加速 时不我待
四月的宜宾,气温飙升,艳阳高照,与会人员走进同样火热的四川瑞材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项目、天原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天原(锂电)研发创新中心项目等动力电池相关项目建设现场,现场一派繁忙,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展现时不我待的干劲和决心。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竞进拉练项目的介绍:
四川瑞材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2亿元,占地约150亩,建筑面积约6.57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项目竣工并全面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40亿元以上,年税收2.4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约400个。
智锂物联项目:项目是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孵化企业,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 30.7 亩,建设一条车载换电系统集成生产线、一条车载换电系统高附加值零部件生产线以及一个光储充换一体化能源补给科研平台。
天原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由宜宾天原锂电新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24亿元,占地约232亩,分两期建设。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02亿元,年利税近6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500 个,助力宜宾加速打造1+N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圈。
天原(锂电)研发创新中心项目:总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吴锋院士创新中心、锂电研发创新中心和高分子材料研发创新中心。该中心是省内体系最完善、规模最大的锂电材料工程研发创新中心。
天珑移动总部基地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于2022年5月开工,预计2023年12月底建成,建成后总部办公人员预计约500人。主要从事手机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平板及周边产品研发制造、5G毫米波技术设备的研发等。
有“质”有“量” 全力以赴
这次调研的动力电池项目只是链条上的一环,其实,这背后的“建圈强链”项目建设火力全开。不仅有“朋友圈”不断上新的量的增加,更有动力电池产业布局高质量发展的“质”的提升,宜宾在这个圈里、在这个链条上全力以赴。
量上来说,2022年,宜宾市仅动力电池产业就签约项目45个,新开工项目43个;累计投产项目达27个,总投资544亿元。
今年以来,宜宾持续加快建设动力电池产业项目。截至目前,宜宾已累计签约动力电池及其配套项目90个,涵盖正极、负极、铜(铝)箔等6大组件和核心材料及辅材等项目。动力电池新镇21个建设项目正并行推进、天原集团锂电新材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投产、宜宾长盈一期项目顺利投产……好消息不断。
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也就是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期间,四川时代七期投产,这里将成为四川时代在长江工业园的首个投产项目。
宁德时代落户宜宾,四川时代等头部企业成为项目落地宜宾的“强磁场”,这本就是宜宾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写照。
在四川时代的带领下,动力电池上游配套企业和下游运用企业正加速布局宜宾。目前,包括三江新区在内的全市各区县,累计签约德方纳米、贝特瑞、远东股份、长盈精密、震裕科技等动力电池及其配套项目60多个,协议总投资超千亿元,初步构建起以三江新区为核心,从上游基础原材料到各大组件,再到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1+N”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圈。
同时,动力电池产业链配套项目接踵而来,形成了企业与宜宾”双向奔赴”:从“1”到“6”,再从“6”到“N”,宜宾将10个区县全部纳入动力电池等新能源产业规划中,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创造了新机遇,找准了“新赛道”,选好了“新伙伴”,构筑起“1+N”动力电池产业生态圈。
已然成势 未来可期
近年来,宜宾加快动力电池产业布局,推动宜宾这一新兴产业加速成势。
这组数据就是最好的印证。2022年,宜宾产销动力电池72GWh,占全国15.47%,全市动力电池产业实现工业产值889亿元,同比增长4.54倍,成为宜宾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步入2023年,宜宾动力电池行业持续保持增长势头。今年1—2月,全市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产值117亿元,同比增长45%。在开足马力“动”劲十足的背后,是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一路“狂飙”,进一步融入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明显的写照。
当前,宜宾正聚焦构建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目标,全力推动2023年动力电池产业产值突破1600亿元,为宜宾提质进位多作贡献。
宜宾推动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可期
“动力电池之都”
将奔赴星辰大海